close
最近在讀Insect Ecology (我的博士候選人筆試科目之一)

因修課評分需要,所以要逐字翻譯(不然若只為考試,我就摘重點就好了)

所謂的教科書,其實廢話很多或重複性很高,加上作者要彰顯寫作能力,所以並不像期刊報告直接易讀

其實廢話多也有好處,因為看過就算了,難就難在要"翻譯"

隨著章節增加,內容愈來愈多,等全部或一節讀過後再翻,會很想死

所以一定要隨句(或一段)邊讀邊翻,好處就是隨時都可停下,壞處就是要盡量忠於原著才不會失真前後不連貫(我認為啦!)

但是這樣內容也跟著廢話起來(其實很多廢話有去蕪存菁過了),或是翻得很拗口反而讓別人難理解

加上時間有限,進度有翻完就偷笑了,我也不在乎別人看不看得懂,是我要考試我自己懂才重要

反正我也不求高分或稱讚,就留給老師上課時順語句&校訂別字讓他有事做(誤)

只是我很受不了的就是"名詞翻譯"這件事

雖然說專有名詞的沿襲很重要,我當然也樂得遵循(不然會自討苦吃,我可是學到教訓的,見註一)

不過在下不才,讀的中文書有限,有些名詞除了自己授名,或從無遠弗屆的google查到的諸多翻譯裡多擇一,往往不受老師青睞

而查不到名詞(如化學名詞),老師也硬要你翻,這教我們如何適從啊~很多名詞翻不到位翻了一點意義都沒有啊!我又不是要出書

更別說某些已被翻譯的名詞實在翻得很鳥,擺明了也是趕鴨子上架應付了事,我花能量去記不普遍的譯名是為了什麼,我比較想直接記英文名呀~(因為人家出書就是比我屌吧!)

我只能說再遇到這種情形,大不了就整段省略,反正老師又不知道XDDDDD




好長的註一:
因為派系之別(台大vs.中興),或政治因素(大陸vs.台灣)
很多翻譯名詞各持己見,不易統一
當我還在大學時代,見學長姊口試時總是會被問名詞翻譯的差別,往往啞口無言
(如:fecundity為"繁殖"而不是"繁殖" (其實後者為真)
 net reproductive rate為"淨繁殖率"而不是"淨生殖率" (其實後者為佳)
 平平是rate of increase,finite rate of increase為"終極增長率"
           intrinsic rate of increase為"內在增殖率"
 (這真的很假會,為什麼不一致,有變化比較美妙嗎?!)
如:分生方面,clone對岸直接音譯"克隆",我們多呼以英文,真要寫成中文,作動詞為"基因選殖",作為名詞在不同領域(生態、分類、分子,動物、植物、病毒)的譯名更是百家爭鳴,也有不同的涵義)
所以上研究所後,花了一番苦心推敲涵義
自己重新命名了這些翻得莫名奇妙的名詞
結果馬上被老師打槍,他說因沿用多時,勿擅自修改...囧
言下之意,口試被問就等著啞口無言吧!不過我也沒被問到這題就是

多出來的註二:
突然想到我碩士班的研究主角Aphis craccivora,英文名叫cowpea aphid,中文名叫黑豆蚜(p.s.大陸的黑豆蚜是Aphis fabae)
早期老師也很反骨的叫我按英名翻作豇豆蚜
投稿時被審稿委員打槍,理由也是勿擅自修改XDDD
從黑豆蚜改成豇豆蚜,又得改回黑豆蚜,讓我白做工有記仇

這篇是研究生暗X老闆的逆襲嗎XDDDD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茶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